隐城的驼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9章 上元二年,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隐城的驼龙,久久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治因风眩症日益加重,头晕目眩、难以亲理政务,遂于朝堂之上提议让武后“摄知国政”,暂代自己处理国家大事。这一举措本是出于对朝政运转的考量,却立刻遭到宰相郝处俊、李义琰等重臣的激烈反对。
郝处俊言辞恳切却态度坚决,以“天子理外,后理内,天之道也”为据,强调男女有别、内外各司其职乃天道伦常,若让天后干预外朝政务,便是违背祖制、扰乱纲常,于国于礼皆不可行。李义琰等大臣亦纷纷附议,认为皇权岂可轻易假手于后妃,朝堂之上反对声浪此起彼伏,李治迫于群臣压力,不得不暂时搁置让武后摄政的计划。
然而,武后并非轻易妥协之人。面对外朝大臣的联合抵制,她深知若想在权力中心站稳脚跟,必须突破旧制束缚、培植自己的势力。于是,她暗中谋划,悄然组建了一支特殊的文人集团——“北门学士”。
她精心挑选了刘祎之、元万顷、范履冰等颇有才学却在朝堂上尚未身居要职的文人,赋予他们参与机要决策的权力。
这些“北门学士”以编修《列女传》《臣轨》等着作为名,实则穿梭于宫廷北门(即玄武门),绕过外朝宰相机构,直接向武后汇报政务、提供建议。
他们不仅在文墨上为武后构建伦理纲常层面的理论支持,更在实际政务中分担宰相之权,参与诏令起草、政策商议等核心事务,成为武后安插在朝政中的“智囊团”。
“北门学士”的设立,如同在铁板一块的外朝势力中打开了一道缺口。武后借此逐步渗透权力中枢,摆脱对旧臣的依赖,为日后掌权乃至称帝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周国公府内,武承嗣和武三思正围坐在一张桌子前,面色凝重地商议着什么。
武承嗣皱起眉头,压低声音对武三思说道:“如今陛下身患风疾,无法处理朝政,只能让天后娘娘暂时摄政。这可是我们武家崛起的绝佳机会啊!”
武三思听后,却缓缓地摇了摇头,一脸忧虑地说:“虽说如此,但我们才刚刚被召回京城,根基尚浅,切不可轻举妄动。况且,天后娘娘对我们的父亲可是心存芥蒂,未必会给我们机会。”
武承嗣闻言,不禁沉默了下来,他知道武三思所言不无道理。天后娘娘权势滔天,手段狠辣,要想在她面前崭露头角并非易事。
过了一会儿,武承嗣才缓缓点头,说道:“你说得对,我们确实需要从长计议,不能急于一时。不过,机会难得,我们也不能坐视不理。”
武三思想了想,提议道:“不如我们先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天后娘娘的态度如何,再做定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