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发展壮大
巨飞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2章 发展壮大,血色缅北军阀逐鹿为王,巨飞雪,久久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毒气弹危机过去一周后,萨尔温江流域迎来了夏季的第一场大雨。雨水冲刷着战场痕迹,滋润着干渴的土地,也给自卫军和村民们带来了喘息的机会。
冷艳锯站在鹰嘴崖扩建后的指挥所里,透过竹窗望着如帘的雨幕。
指挥所比三个月前正规多了——墙上挂着详细的手绘地图,角落里摆着两台缴获的无线电设备,甚至还有一张简陋的沙盘,上面标注着周边敌我态势。
\"司令,统计报告出来了。\"宋营拿着一个笔记本走进来,眼镜片上沾着水珠,\"这次战斗我们牺牲七人,伤二十三人;群众无人伤亡;毁坏房屋十四间,损失粮食约两吨...\"
冷艳锯接过报告,眉头紧锁。虽然成功挫败了政府军的进攻,但代价不小。特别是那七名牺牲的战士,每一个都是难以替代的骨干。
冷艳锯沉默片刻,突然问道:\"抚恤工作安排好了吗?\"
宋营从公文包里抽出一本手写的名册,推了推眼镜:\"按新规定,牺牲战士的家属每月可以领二十斤粮食,孩子优先入学。\"
他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红圈标记:\"岩恩的老母亲由寨子集体供养,这是拉祜族的传统。老人家现在住在村长家隔壁,每天都有妇女轮流去照看。\"
\"战士的伤恢复正常怎么样?\"冷艳锯的目光扫过窗外正在操练的新兵。
\"大都伤口感染了。\"宋营叹了口气,\"有的伤兵子弹取出来后连续高烧,药品又紧缺......\"
他话锋一转,\"不过林妍找来了懂草药的傣族老人,用野三七和黄连熬了汤药,现在大部分人烧退了。那老爷子说再调养半个月就能下床。\"
冷艳锯点点头,大步走到作战室的沙盘前。雨季的雨点敲打着铁皮屋顶,发出密集的鼓点声。\"杨温不会善罢甘休。\"他用指挥棒轻敲沙盘边缘,\"我们必须利用雨季抓紧备战。\"
他提出了一个三阶段计划。第一阶段修复受损设施,组织民兵和群众抢修被炸毁的水渠、粮仓,保障基本生活。
第二阶段加强军事训练,特别是针对政府军可能使用的毒气弹,要进行防毒面具使用演练。
第三阶段拓展根据地范围,向萨尔温江下游发展。
\"下游是克钦族聚居区,\"宋营皱眉提醒道,\"他们与政府军关系紧张,但那里也最封闭,外人很难进入。去年政府军的征粮队就在那边折了十几个人。\"
\"正因如此,才是理想的扩展方向。\"冷艳锯的指挥棒在沙盘上划出一道弧线,停在标注着克钦村寨的位置。
\"派工作队先去接触,不要带武器,只带医药品和农具。记得找懂克钦话的战士带队,最好是从小在那边长大的。\"
他转向窗外,雨幕中几个战士正在泥地里练习匍匐前进。\"告诉工作队的同志,第一个月什么都不要提,就是帮他们看病、修农具。等他们主动问起我们是谁,再慢慢谈。\"
正说着,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少年们兴奋的喧哗。林妍带着几个满脸通红的学生冒雨跑来,他们单薄的衣衫都被雨水打湿了,却浑然不觉,只是紧紧护着怀里的东西。
\"司令!我们做出了第一份正式的《萨尔温江之声》!\"林妍顾不得擦去脸上的雨水,兴奋地展开几张粗糙的纸张。
油墨的清香混着雨水的潮湿扑面而来,纸张上整齐地誊写着新闻、农事知识和一首小诗。
\"用简易油印机印了五百份,\"她喘着气说,\"准备发到各村寨去!\"
冷艳锯接过这份还带着体温的小报,指尖能感受到纸张上细微的凹凸——那是手工油印特有的质感。
头版用加粗的字体报道了自卫军挫败政府军进攻的消息,旁边还配了幅简笔画,画着战士们在寨门前阻击敌人的场景。
二版是春耕技术指导,详细讲解了雨季水稻的田间管理。
三版则刊登了纪念牺牲战士的文章,署名\"岩恩的学生们\"——那是寨子里跟着岩恩学过识字的一群孩子。
\"很好。\"冷艳锯难得露出微笑,他注意到报纸边角还细心地画了些小花纹,\"再加个栏目,介绍自卫军的宗旨和政策。让更多老百姓知道我们是谁,为什么而战。\"
林妍立即掏出铅笔,在笔记本上认真记下,雨水顺着她的发梢滴落在纸页上,晕开一片水痕。她犹豫了一下,鼓起勇气说:\"司令...我能提个建议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