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收获贺礼,统计财产
用户8055088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5章 收获贺礼,统计财产,重生四合院从悟性逆天开始,用户80550888,久久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才对嘛。”李保国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快去把东西收拾了,别耽误了时辰。”
何雨柱应了声,找了两个结实的木箱子,把现金和贺礼分门别类装进去。现金用牛皮纸包了十捆,整整齐齐码在底层;字画用防潮纸裹了,放进铺着棉絮的木箱上层;瓷器则用软布包好,塞进箱子角落,免得磕碰。
收拾妥当,他雇了辆人力车。车夫是个膀大腰圆的汉子,瞧见两个沉甸甸的木箱,咧嘴笑:“先生这是收了啥宝贝?瞧着不轻啊。”
“都是些不值钱的玩意儿。”何雨柱笑着帮他把箱子搬上车,“劳烦送到东四牌楼那边的四合院,巷子口有棵老槐树的那个。”
“得嘞!”车夫吆喝一声,拉起车就走。
一路上周遭渐渐安静下来,胡同里飘着饭菜香,有孩子追着皮球跑过,老太太坐在门墩上纳鞋底,看见人力车经过,都好奇地往箱子上瞟。何雨柱坐在车沿上,看着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心里头踏实得很。
半个多时辰后,车停在了那座独门独院的四合院门口。何雨柱付了车钱,把箱子搬进院里。
院子里静悄悄的,墙角的爬山虎爬满了半面墙,石板路上落了层薄灰,显然有些日子没人住了。他推开正屋的门,“吱呀”一声,惊得房梁上的麻雀扑棱棱飞了出去。
“看来得找个人时不时来打扫打扫。”何雨柱嘀咕着,先去了里屋的地窖。上次从杨佩元师傅那里拿来的枪支弹药还藏在角落里,用油布裹得严严实实。他掀开油布检查了一遍,确认没受潮,便一股脑收进了空间里——这东西太扎眼,还是藏在空间里稳妥。
回到院子,他把两个木箱搬到正屋,打开箱子开始清点财产。
先数现金,一捆一捆拆开,果然是五百二十六万,不多不少。他拿出个新账本,一笔一笔记上:全聚德总厨二十万,丰泽园老师傅十五万……记到最后,发现有几笔没留名字的,数额还不小,估摸着是那些不爱张扬的吃客送的。
接着看贺礼。那幅郑板桥的竹石图,装裱得很讲究,纸质泛黄却柔韧,墨色浓淡相宜,竹叶的风骨透着股傲气。何雨柱虽不懂字画,却也看得出是真迹,心里估摸着,怎么也值个七八十万。
康熙青花碗更绝,碗口边缘描着回纹,碗身画着缠枝莲,釉色透亮,胎质细腻。他轻轻敲了敲,声音清越,跟上次在王老板店里见的那件官窑瓷碗音色差不多,这一件,少说也得百万往上。
还有几幅近现代画家的小品,虽不如郑板桥的名气大,却也笔墨精良;两对玉镯,水头足,颜色润,看着就不是凡品;最有意思的是块老怀表,黄铜外壳,刻着精致的花纹,打开来还能走,是前清海关总税务司送的,估摸着也值些钱。
何雨柱一样样登记在册,算下来光是这些物件,就值两百多万。加上现金,这趟出师宴,竟攒下了七百多万的家当。
他把账本合上,靠在太师椅上,望着窗外的夕阳发呆。
南锣巷的那两套房产还没过户,得等街道办成立了才能办手续。这年头局势不稳,太扎眼容易惹麻烦,这独门独院的宅子,暂时还不能住。至于手里的钱,倒是可以想想用场——或许可以托周掌柜再收些好药材,既能自己用,也能备着不时之需。
正琢磨着,院门外传来“笃笃”的敲门声。何雨柱警觉地站起来,走到门边问:“谁?”
“是我,柱子。”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是李保国的徒弟,也是他的师哥赵磊。
何雨柱打开门,见赵磊手里拎着个食盒,笑着说:“师娘让我给你送点吃的,知道你忙了一天没顾上吃饭。”
“辛苦师哥了。”何雨柱把他让进来,心里暖暖的。
赵磊把食盒打开,里面是两荤一素:红烧肉炖得烂乎,炒青菜绿油油的,还有碗鸡蛋羹,冒着热气。“师傅让我跟你说,明儿别迟到,后厨还有几道菜,他说要再教教你。”
“知道了,谢谢师傅师娘。”
送走赵磊,何雨柱坐在桌边,就着昏黄的油灯吃饭。肉香混着米香,格外踏实。他摸了摸口袋里的账本,嘴角忍不住往上扬——往后的日子,总算有了底气。
夜色渐深,院子里的蝉鸣渐渐歇了,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何雨柱把门窗锁好,将那些贺礼收进空间,躺在硬板床上,望着房梁上的蛛网,心里头却亮堂得很。
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往后的路还长,得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地走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