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海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0章 美军误判 局势风云变幻,1945德军团长的系统逆袭,文字的海洋,久久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美军成功获取德国“白色方案”的两份情报后,整个参谋部瞬间被紧张压抑的氛围所笼罩。巨大的会议室里,灯光昏黄而摇曳,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艰难抉择而颤抖。一众美军将领和情报分析专家们面色凝重,围坐在堆满各种地图、文件和分析资料的会议桌前。每一份文件都承载着未知的信息,每一张地图都可能隐藏着德军的阴谋,一场关乎美国生死存亡的情报分析攻坚战,就此拉开了沉重而惊心动魄的帷幕。

对于那份费尽周折,依靠安插在德军内部的高层间谍才艰难获取的1号方案,美军情报人员简直如获至宝,给予了空前绝后的高度重视。这份方案所呈现的内容详尽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仿佛德军将自己的作战机密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它对西海岸登陆的每一个细节,都有着精确到极致的刻画。

在对登陆地点的地形地貌分析上,方案细致入微,从沙滩那或平缓或陡峭的坡度、细腻如粉或粗糙硌脚的质地,到周边山脉蜿蜒起伏的走势、关键隘口犹如咽喉般的精准位置,无一不标注得清清楚楚,仿佛德军的测绘人员曾亲自一寸一寸地丈量过这片土地。对于潮汐变化对登陆时间的影响,更是精确到了分秒,甚至考虑到了不同季节、不同月相下潮汐那微妙而关键的差异,为德军登陆行动提供了宛如量身定制般精准的时间窗口规划。后续部队的推进路线规划得极为缜密,具体到每支部队在不同阶段的行军速度、每日行程以及补给时间节点,都有着明确无误的规定,宛如一部设计精妙、运转精确的战争机器蓝图。文件中对各级指挥官的具体分工也阐述得明明白白,每个人的职责和任务一目了然,从战术指挥的高瞻远瞩到后勤保障的细致入微,从主攻任务的勇往直前到侧翼掩护的严密周全,都安排得丝丝入扣,井井有条。此外,文件上布满了机密印章与德军高级将领的亲笔签名,这些看似确凿无疑的证据,如同一块块沉甸甸的巨石,让美军愈发坚信,这无疑就是德军倾尽全力打造的核心作战计划,是他们妄图撕开美国防线的利刃。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份相对轻松获取的2号方案。美军起初只是漫不经心地将其搁置在一旁,并未给予太多关注。方案中关于在东海岸登陆的计划显得模糊不清,犹如一团浓重的迷雾,让人难以窥见其中的真相。关键的时间节点模糊不明,兵力部署细节更是语焉不详,仿佛德军故意在这些重要信息上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密不透风的面纱。登陆地点仅仅提及了大致区域,没有明确具体的滩头位置,使得美军无法准确判断德军的登陆意图。关于投入的兵力,仅用一些模糊的词汇描述,诸如“一定规模”“部分力量”等,让人根本无法准确估量德军的实力。而且,这份方案的获取过程太过一帆风顺,犹如探囊取物,这让美军更加笃定这只是德军用来分散注意力、混淆视听的幌子。在他们看来,如此至关重要的作战计划,德军怎会如此轻易地让其泄露,其中必定暗藏着不可告人的玄机。

然而,美军参谋部并未草率地做出定论,而是展开了数天夜以继日、抽丝剥茧般的研讨与分析。他们如同敏锐的猎犬,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的线索。结合各方收集到的海量情报线索,对德军近期军事调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侦察机如不知疲倦的飞鸟,频繁穿梭于天空,在空中捕捉德军部队的集结、转移动态;监听部门24小时不间断地对德军通信进行监听,试图从那些加密或未加密的电波中,找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秘密信息;情报人员还通过各种秘密渠道,收集那些看似零碎却可能至关重要的信息,如同收集散落一地的拼图碎片,试图拼凑出完整的画面。

在对德军登陆训练的情报验证中,美军惊讶地发现德军在训练中加入了一些针对美国西海岸特定地形的训练内容。他们注意到德军模拟了西海岸常见的陡峭悬崖登陆场景,训练士兵如何利用绳索和攀爬工具,在枪林弹雨中快速而敏捷地登上崖顶;还针对西海岸多礁石的海滩进行演练,让士兵熟悉在复杂地形下驾驶登陆艇的技巧,如何巧妙地避开礁石,精准地停靠在海滩上。这些针对性训练,似乎进一步印证了1号方案中德军将在西海岸登陆的真实性,如同在美军心中又重重地敲下了一锤。

与此同时,美军在对方案的深入研究中发现,关于东海岸的登陆地点安排显得十分随意。方案中竟然列出了四五个登陆地点,且这些地点相隔甚远,分布极为分散。其中有个地方甚至从地形和水文条件来看,都极不适合大规模登陆作战,浅滩密布,暗礁丛生,大型登陆舰艇很难靠近,强行登陆无疑是自寻死路。而反观西海岸的登陆地点,都相对集中,彼此相隔不远,仿佛德军早已做好了一处地点登陆不顺利,便能迅速转移到另外一处地点继续实施登陆的准备,就像精心设计的连环套,一环扣一环。

更让美军震惊的是,他们还发现德军在南美洲的东西海岸修建了一条高速铁路。这条铁路宛如一条钢铁巨龙,横跨南美洲大陆。通过深入的情报收集和分析,美军得知德军可以利用这条铁路,在登陆前的一两天内,将东海岸的重装备全部运到西海岸的登陆出发地。这一发现,似乎再次证明了德军将西海岸作为主攻方向的意图。想象一下,在登陆前夕,德军通过这条高速铁路,源源不断地将坦克、火炮等重装备运往西海岸,那将对美军在西海岸的防御造成多么巨大的压力。

基于这些发现,美军参谋部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反复权衡,最终得出结论:2号方案是德军故意抛出的迷惑性假方案,而1号方案才是他们的真实战略意图。于是,美军迅速启动了大规模的战略调整,将大量兵力从东海岸紧急调往西海岸。

在西海岸沿线,美军倾尽全力加强防御工事建设。工兵们在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于泰山,每一道防线都关乎着美国的生死存亡。他们使用简陋但实用的工具,一寸一寸地挖掘着反坦克壕沟。这些壕沟不仅深度和宽度足以阻挡德军坦克的前进,而且相互连通,形成了一个庞大而错综复杂的防御网络。有些壕沟还连接着如同地下迷宫般的地道,这些地道蜿蜒曲折,用于士兵隐蔽和出击,让敌人在进攻时防不胜防。地道内设有通风口、弹药库和指挥所,士兵们可以在里面长时间坚守,等待时机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一座座碉堡在西海岸拔地而起,它们由沙袋、木材和砖石搭建而成,虽然外观简陋,但内部配备着水冷式重机枪和迫击炮等武器,构成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为了增强碉堡的防御能力,美军还在其表面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泥土和植被,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不易被敌人发现。同时,美军在沿海部署了大量的岸防炮,这些岸防炮虽然在射程和精准度上相较于德军的先进火炮存在一定局限,但依旧是防御德军登陆的重要力量。士兵们对这些岸防炮进行了反复调试和校准,他们仔细检查每一个零部件,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最大威力。他们还在岸防炮周围设置了伪装网,使其从空中难以被察觉。为了提高岸防炮的命中率,美军还组织了专门的训练,让炮手们在不同的天气和地形条件下进行实弹射击练习。

空军也大幅增加了对西海岸的巡逻频次。老旧的侦察机和战斗机频繁升空,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航迹,如同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海域。侦察机的飞行员瞪大双眼,紧紧盯着座舱外的海面和海岸线上的动静,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异常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一旦发现任何可疑迹象,他们便迅速向指挥部报告,为防御部署的调整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战斗机则在空中随时待命,保持高度警惕,一旦有敌情,便能如闪电般迅速投入战斗。为了提高巡逻效率,美军还重新规划了巡逻路线,确保西海岸的每一片海域和空域都在严密监控范围内。他们采用了交错巡逻的方式,不同批次的飞机在不同高度、不同时间段进行巡逻,不给敌人留下任何可乘之机。同时,美军还加强了对飞行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而在东海岸,美军制定了一套巧妙的伪装计划。他们决定在东海岸只留下少量的军队,但通过一系列伪装手段,让德军误以为这里部署了大量兵力。他们用木头木板制作了许多假碉堡,将这些假碉堡巧妙地伪装成钢筋水泥制造的坚固工事。在假碉堡周围,还布置了一些废弃的武器装备和弹药箱,营造出一种重兵把守的假象。海滩上,他们假装埋设了很多地雷,实际上这些地雷都是用木头或塑料制成的假货,但从远处看去,却栩栩如生,足以让德军心生忌惮。他们还在近海区域布置了许多假水雷,这些假水雷漂浮在海面上,随着海浪起伏,仿佛随时都会爆炸,对德军舰艇构成巨大威胁。为了让这些假水雷更加逼真,美军还在其表面涂上了与真水雷相似的颜色和标识。

为了让伪装更加逼真,美军还利用各种手段制造出有大量部队驻扎的假象。他们在一些空旷地带搭建了许多帐篷,看似是士兵的营地,但实际上里面并没有多少人。他们还通过无线电通信制造出有一个师甚至几个师部队驻扎的假象,故意让德军监听部门截获这些虚假信息。他们模拟部队的日常通信,谈论着各种军事行动和部署,让德军误以为东海岸有重兵集结。而实际上,东海岸的实际兵力连一个团都没有。此外,美军还在一些关键位置设置了假的指挥中心,里面摆放着一些假的通信设备和地图,让德军侦察机拍摄到后,更加坚信这里有大规模的军事部署。

在西海岸,美军则把在这艰难紧张时期能拿到的大量资源都投入到了防御建设中。他们在沿海海域安放了众多的真水雷,这些水雷隐藏在海面下,犹如潜伏的杀手,等待着德军舰艇的到来。在海滩上,他们埋设了密密麻麻的地雷,形成了一道致命的屏障。同时,他们运用钢筋混凝土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这些工事不仅结构坚固,能够抵御德军的炮火攻击,而且在外表上用茅草、木板或土木进行遮挡伪装,使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浑然一体。他们把仅能动用的机动兵力全部秘密安排到西海岸的几个登陆地点附近,隐藏在茂密的树林或山谷之中,等待着德军的到来。为了保证机动兵力的隐蔽性,美军对这些部队进行了严格的纪律约束,禁止他们在白天生火做饭,避免暴露目标。同时,还为他们配备了先进的通信设备,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指挥部的命令。

美军精心策划这一切,就是要让德国相信他们已经识破了德军的“假方案”(2号方案),而坚信了德军将在西海岸登陆的“真方案”(1号方案)。他们期望通过这种虚实结合的防御策略,在西海岸给予德军迎头痛击,保卫美国的领土安全。

在德国,统帅部密切关注着美军的一举一动。当得知美军将大量兵力调往西海岸时,德军参谋部暗自欣喜,他们精心设计的计划正按照预期顺利推进。然而,德军参谋部并未掉以轻心,他们深知战争局势瞬息万变,任何一个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于是,他们进一步加强对2号方案的伪装工作。通过内部广播、秘密指令以及小道消息等多种渠道,散布关于2号方案虚假性的信息,让基层德军更加坚信这只是个迷惑敌人的幌子,不可能是真正的作战计划。同时,他们对1号方案进行全面梳理,从每一个细节入手,排查可能存在的情报漏洞,以防美军在最后关头识破其中的玄机。

德军参谋部还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应对预案。如果美军在西海岸的防御过于坚固,登陆行动受阻,他们准备了备用的登陆地点和作战方案。这些备用方案考虑了各种可能的情况,从不同的登陆时间、路线到兵力调配,都进行了周密的规划。他们还设想了美军可能采取的各种反击措施,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同时,他们也考虑到美军可能会对东海岸重新加强防御,因此计划在登陆前夕,对东海岸的美军防御设施进行一系列的破坏行动。他们打算派遣特种部队,秘密潜入东海岸,炸毁美军的关键防御工事、破坏通信线路,削弱美军的防御力量。德军如同谨慎的猎人,在猎物即将落入陷阱之际,依旧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精心准备着每一个细节,等待着发起致命一击的最佳时机,期望通过“白色方案”的成功实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他们不断完善作战计划,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反复推演,确保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占据主动。同时,还加强了对部队的训练,提高士兵的战斗素质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为即将到来的登陆作战做好充分准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镜渊烬天录

娱乐枭雄

被夺一切后我成了仙道魁首

盛唐无夜

玩转纽约,大洋马来来来

吴越人士

月薪三千的我,给员工发千万年薪

寂寞的人啊

挂机收菜,摆烂也能成大佬

海海的迷子丫

永不褪色的印记

飞天蛇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