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告别封地父老
西周牧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6章 告别封地父老,从烽燧堡小卒到权倾天下,西周牧龙,久久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少爷放心!贫道保管安排妥当!”
方南点头,看向方岳“将我们所有库存的酒精,用最结实的陶罐密封装好!还有艾道长实验室里那些青霉素,单独装箱,标明记号!这些都是救命的东西!另外,征调所有大车,准备运输火炮、弹药、器械、粮草、药品!明日辰时,车队必须整装待发!”
“是”
一道道命令如同军令,整个平溪封地如同精密的战争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炉火彻夜通明,锤打声、锯木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硫磺、木屑和紧张的气息。
晨光熹微。二百名精挑细选、披挂整齐的护卫队员,眼神锐利,队列森严。旁边是同样整装待发的二百名工匠和炮手。
用厚布和绳索牢牢固定在特制炮车上的五门火炮,每一门由四匹马拉拽。
旁边是装载着堆积如山的炮弹、火药桶、成箱的连弩和弩箭、密封的酒精罐、以及各种工具物资的数十辆大车,拉车的健马不安地打着响鼻。
方岳此刻带着所有管事、作坊头目以及闻讯赶来的几乎全村百姓,黑压压地站在道路两侧,一直延伸到村外。
没有喧哗,只有压抑的啜泣和沉重的呼吸声。
方岳上前几步,走到方南面前,深深一揖,声音带着极力压抑的哽咽:“少爷……此去东南,万里波涛,凶险难测……属下代封地上下,盼少爷旗开得胜,早日……早日凯旋!”
方南扶起方岳“封地就托付给你了。后方安稳,前方将士方能安心杀敌。等我好消息!”
这时,人群再也抑制不住。那些被挑选出征的护卫队员家属,纷纷冲破管事们的阻拦,涌上前来。
“柱子!我的儿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扑到一名年轻队员面前,将怀里紧紧抱着的一个鼓鼓囊囊的土布包袱塞进儿子怀里,“娘给你烙了饼,放了肉……到了那边,一定要听少爷的话,多杀倭寇,也要……也要护好自己啊!”粗糙的手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膊,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淌。
“铁牛哥!这个……这个给你!”一个扎着红头绳的小姑娘,怯生生地将一个煮得滚烫的红鸡蛋塞到一个壮硕队员手中,小脸上挂着泪珠,“娘说,吃了红鸡蛋,平平安安……”
“当家的……”一个年轻的小妇人抱着襁褓中的婴儿,挤到丈夫面前,泪眼婆娑,千言万语堵在喉头,只化作一声带着哭腔的低唤,年轻还显稚嫩的汉子,此刻眼眶通红,重重地点头,粗糙的大手轻轻摸了摸婴儿娇嫩的脸颊,又用力握了握妻子的手,一切尽在不言中。
各种带着哭腔、带着期盼、带着浓浓乡音的叮嘱和呼喊此起彼伏。
无论是护卫队员还是工匠炮手,都努力挺直腰板,紧抿着嘴唇,不让眼里的热泪掉下来,只是用力地向亲人、向乡亲们点头,挥手。
方南看着这一幕,胸中亦是翻腾着复杂的热流,深吸一口气,压下喉头的微哽,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朗声道:
“乡亲们!父老们!方南此去,定当竭尽全力,荡平倭寇,护我大楚海疆!也请你们,守好我们的家!待我等凯旋之日!”
“少爷保重!”
“儿啊,保重啊!”
“一定要平安回来!”
“杀光倭寇!”
许多老人、妇人甚至孩童,都自发地跪了下来,向着方南和出征的队伍叩首,祈求上苍保佑。
方南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刀,再无半分犹豫。
“出发!”
“驾!”车夫挥动长鞭。
“唏律律!”战马嘶鸣。
沉重的车轮碾过黄土,发出沉闷的滚动声。庞大的队伍,带着平溪村所有的不舍、期盼,缓缓开动,踏上了征途。
方岳带着所有管事和村民,久久地伫立在村口,目送着那支承载着希望与牺牲的队伍,在晨光中渐渐变成一条蜿蜒的长龙,最终消失在道路的尽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