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2章 雷火焚心,玉印藏锋,孤凤栖凰,梓朔,久久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立刻意识到,情况已经非常危急了。
如果继续按照原计划行事,恐怕整个军队都要被困在这里。
“不能再拖延下去了!”他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传令下去,改道西门,轻装疾进!”他高声喊道。
“是!”亲卫们立刻领命,改变了行军路线。
他们丢弃了沉重的辎重,只携带了必要的武器和干粮,以最快的速度向西门方向奔去。
与此同时,在文枢侯府,林清梧也收到了沈砚之遇袭的消息。
“侯爷,不好了!沈大人在城外遭到了伏击!”一名暗卫急匆匆地跑进书房,禀报道。
林清梧听到这个消息,并没有露出任何慌乱的表情,反而显得异常冷静。
“我知道了。”她淡淡地说道。
“传令下去,召集翰林院几位忠于文道的官员,以‘祭天大典诏书争议未解’为由,提议召开临时御前会议。”
“侯爷,您这是……”暗卫有些不解。
林清梧嘴角勾起一抹高深莫测的笑容:“我要让皇上自顾不暇,没空再去管沈砚之的事情。”
当夜,林清梧连夜召集了翰林院的几位官员。
这些人都是忠于文道,对皇帝不满的正直之士。
“诸位大人,如今祭天大典在即,但太宗皇帝的《让储诏》却迟迟没有定论,这实在是有损国本啊!”林清梧义正言辞地说道。
“为了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我们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侯爷说得对!”一位老翰林激动地说道。
“《让储诏》关系重大,必须尽快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否则难以服众啊!”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联名上书,恳请皇上召开临时御前会议,共同商议此事!”另一位官员提议道。
“好!就这么定了!”林清梧拍板道。
“明日一早,我们就去皇宫,面见圣上!”
第二天一大早,林清梧就率领着翰林院的官员,来到了皇宫门口。
“恳请皇上召开临时御前会议,商议《太宗让储诏》一事!”他们齐声高喊,声音洪亮,震耳欲聋。
皇宫里的太监听到了喊声,连忙跑去禀报皇帝。
皇帝正在御书房里批阅奏折,听到太监的禀报,顿时脸色一沉。
“林清梧,她又想搞什么鬼?”他心中暗骂道。
但是,他也不敢轻视林清梧。
毕竟,林清梧现在是文枢侯,掌握着巡按司的大权,而且她在朝中的声望很高,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麻烦。
“罢了,就去看看她到底想干什么!”皇帝无奈地叹了口气,起身向翰林院走去。
林清梧早就料到皇帝会来,她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
“皇上,您终于来了。”她心中暗道。
“这场戏,就等着您来唱主角了。”
她要逼迫皇帝公开表态是否承认《太宗让储诏》的合法性,以此来试探皇帝的真实意图,并为自己下一步的计划争取时间。
她已经布下了一个“百官请谏阵”,就等着皇帝自投罗网了。
夜深,文枢侯府一片寂静。
林清梧独坐书房,将那枚冷宫玉印从妆盒取出,放入一只暗格檀木盒中,盒身雕刻着古朴的花纹,在烛光下泛着幽幽的光泽。
林清梧将盒子轻轻合上,如同封存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这枚玉印,承载着太多的秘密与算计,也见证着她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
她凝视着那只檀木盒,
“看来,有些事情,是时候做个了断了。”
她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推开窗户,任凭夜风吹拂着她的长发。
今夜,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
夜深如墨,林清梧独自坐在书房里,灯光微弱地照着案上。
她轻轻地打开放在桌上的暗格檀木盒,那古朴的花纹如今似乎承载了整个大胤王朝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手心微微的喘息滋生出一种异样的暖意,她将冷宫玉印紧紧握住。
玉印的纹路在手指下仿佛有了生命,一道道铭文如低语般再次回响在她的脑海。
墨韵通灵,她闭上眼睛,心念流转,读出了印上的隐秘。
忽然,玉印震颤了一下,她感受到一丝惊人的异样。
这印,竟与皇陵深处某个幽暗角落产生了共鸣。
那共鸣如同古老的歌谣,一次次吟诵着太宗大帝的隐匿奇闻。
“原来真正的继承者之谜,还藏在皇陵之中……”林清梧喃喃自语,心中如同被一根无形的线扰乱。
窗外风起,乌云翻涌,黑暗中凝聚出一种蛰伏的力量。
隐隐雷声传来,似乎诉说着即将降临的风暴,如同她的心思,正在深邃的秘密中徜徉。
长发轻舞在夜风中,林清梧看着远方,眼神坚毅如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