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涌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韩江仙草记:韩愈贬潮救命缘》上卷,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作者李涌辉,久久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陈药农看着昏迷的韩愈,摸了摸他的额头,滚烫如火;翻了翻眼皮,瞳孔涣散;又按了按脉搏,细如游丝(瘴毒深入,阴液耗竭之象)。老药农对随从说:“再晚半个时辰,神仙也救不活了。”

他说的“神仙”,是韩江对岸悬崖上的一种草。陈药农年轻时,曾见祖父用这种草救过瘴气昏迷的人,说它“附石而生,茎如金钗,叶如翠羽,能解瘴毒,润枯肠”。当地人叫它“石壁草”,只在悬崖的石缝里生长,需在晨露未干时采摘,否则药性会减。

此时雨刚停,悬崖湿滑如油。陈药农带着儿子,腰系麻绳,手持药锄,一步步往崖上爬。石缝里的苔藓又湿又滑,好几次差点失足坠江。爬了半个时辰,终于在一处向阳的石缝里,看到了那草——茎呈青绿色,节如连环,紫晕隐隐,叶上还挂着晨露,顶生的小白花在风中轻轻摇晃,正是“铁皮石斛”!

陈药农小心地采下三株,根茎完整,带着湿漉漉的泥土。下山时,他的草鞋磨破了,脚底板渗着血,却紧紧攥着药草,生怕被风雨打坏。回到刺史府,他立刻用韩江的活水将石斛洗净,剪去根须,取茎三钱,放入陶罐,加三碗清水,用文火慢煎。

第四回 仙草煎汤救残命,韩江呜咽悼孤魂

药罐在炭火炉上咕嘟作响,清苦的药香渐渐弥漫开来。陈药农守在炉边,不时掀开盖子看看——汤色从清变浅黄,再变澄黄,最后像融化的琥珀,黏黏的挂在罐壁上。他说:“这是‘药油’,最是管用。”

随从撬开韩愈的嘴,用小勺一点点将药汁喂进去。第一勺下去,韩愈的喉咙动了动;第二勺下去,他的眉头轻轻舒展;半碗药汁喂完,原本急促的呼吸竟渐渐平稳了。陈药农又取来剩下的药渣,捣成糊状,敷在韩愈的胸口,说:“内外同施,好得快些。”

一夜过去,奇迹发生了——韩愈的高烧退了,虽然还有些虚弱,却能睁开眼睛,认出守在床边的陈药农。他沙哑着嗓子问:“是……是老先生救了我?”陈药农指着桌上剩下的铁皮石斛,说:“是这‘石壁草’救了大人。它生在悬崖,得日月精华,能清瘴毒,补津液,是俺们潮州的‘救命仙草’。”

韩愈望着那株青茎紫晕的草,又想起夭折的女儿,泪水潸然而下。他挣扎着起身,对着韩江的方向拜了三拜,那是女儿葬骨的地方。陈药农劝慰道:“大人节哀,这草虽能救命,却救不了命数。俺们潮州人,家家都会备些晒干的石斛,春夏防瘴气,秋冬防燥咳,只是……小千金病得太急了。”

韩愈接过陈药农留下的铁皮石斛,指尖触到那黏黏的汁液,忽然明白——这草不仅救了他的命,更让他懂得了岭南百姓的生存智慧。他们没有名贵的药材,却在与瘴气的搏斗中,找到了属于这片土地的“仙草”。

此时的韩愈,还不知道自己会在潮州做八个月的刺史,会写下《祭鳄鱼文》,会兴修水利、兴办学校。但他知道,是这株铁皮石斛,让他有机会完成这些事。韩江的水还在呜咽,仿佛在悼念那个早逝的孤魂,而悬崖上的铁皮石斛,却在晨露中轻轻摇曳,像是在告诉这位被贬的诗人:生命虽脆弱,却总能在绝境中,找到延续的力量。

(上卷终,下卷待续)

注:本卷通过细化韩愈贬潮的背景、瘴气的凶险、小女儿夭折的细节、陈药农寻药的艰辛、铁皮石斛的形态与药效等,展现“救命仙草”的由来;融入中医理论(瘴气伤阴、石斛滋阴解毒),体现“实践先于文献”——岭南百姓对铁皮石斛的应用,早于官方医典记载,是“口传知识”的生动例证。韩愈的悲怆与仙草的生机,在韩江边交织成一段跨越千年的传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穿书种田:炮灰女配的逆袭手册

青枫l

剑走偏锋的大明

郁雨竹

在恋综当老六?一句泡面仙人全网暴火

肉包打狗

影视:从我的体育老师开始

暴风后的大海

抗战:我有个军火库

唐风汉月

离婚后,闺蜜的首长大哥逼我改嫁

叶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