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陵后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6章 梨园案(十四),无声之证,禹陵后裔,久久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客厅里只剩下老式挂钟的滴答声。李母拍了拍沙发空位,示意滕艳兰坐下。昏黄的台灯将她的白发镀上一层柔光,皱纹里藏着二十年的风霜。
“小滕啊,”李母从茶几下摸出个铁皮盒子,“给你看看李睿小时候。”
盒子里照片泛着黄,有张特别扎眼——十岁的李睿站在校门口,脖子上挂着“法制小标兵”的绶带,笑容却像隔了层毛玻璃。
“这是他爸入狱第二年拍的。”李母的指尖摩挲着照片边缘,“那天放学下大雨,别的孩子都有爸爸来接……”
滕艳兰注意到照片角落,有个撑黑伞的女人背影,伞面倾斜着,严严实实遮住了小男生的半边身子。
“后来他再也不肯参加任何颁奖礼。”李母突然抓住滕艳兰的手,“你知道最痛的是什么吗?是李睿十八岁那年,偷偷去考了警校体能测试第一名,回家却跟我说‘妈,我还是当法医吧’——他怕穿警服会让我想起他爸。”
窗外的樟树沙沙作响,一片叶子粘在玻璃上,像枚被遗忘的标本。
“去年平反大会那天,”李母从铁盒底层抽出张皱巴巴的《海城日报》,头版是李父的追授勋章照片,“李睿躲在解剖室洗了整夜的骨头,指关节都泡发了。”
滕艳兰想起那天凌晨的值班记录——李睿签字的笔迹力透纸背,把三页纸都戳破了。
“温柔那丫头……”李母突然转了话头,从相册里抽出张合影。照片里温柔穿着碎花裙,正给李母捶背,可眼睛却瞟向镜头外的李睿。
“她来家里三次,次次带着进口水果,说话像裹了蜜。”李母冷笑一声,“可她爸来提亲那天,听说老李的事,茶杯都没放稳就告辞了。”
铁盒“咔嗒”合上时,滕艳兰看见盒底刻着“1999-2018”—那是李父入狱到死亡的年份。
“你不问案子细节?”李母突然问。
滕艳兰摇头:“该知道的卷宗里都有,我想听您没说过的。”
李母眼眶倏地红了。她起身从五斗柜取出件旧毛衣,袖口已经磨出毛边:“老李最后次保外就医,隔着探视窗求我‘给李睿织件厚毛衣,他总熬夜’……”
毛线里突然掉出张纸条,滕艳兰弯腰捡起,上面是监狱医务室的药单,背面用血画了个歪歪扭扭的梨——和护城河工程图标一模一样。
“您知道吗?”滕艳兰突然说,“李睿办公室有面证据墙,所有线索都用红绳连着,唯独这个位置……”她指向照片里李父的警号,“钉着您去年织的毛线手套。”
李母的眼泪终于砸在毛衣上。二十年的委屈化作一句哽咽:“那傻子……手套织反了针脚他都没发现……”
月光爬上窗台时,滕艳兰摸到沙发缝里有硬物——是把生锈的钥匙,系着写有“睿18岁”的标签。
“老李留给他的成人礼,”李母擦着眼泪笑,“银行保险箱钥匙,说是存了娶媳妇的钱……结果那傻孩子到现在才……”
话没说完,厨房传来“咣当”一声。两人转头看去,李睿正手忙脚乱地扶起打翻的酱油瓶,脖颈红得像解剖室的警示灯。
李母突然凑近滕艳兰耳边:“那小子五岁起偷听就这么站门口……”声音故意提高,“对吧李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