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麻婆豆腐的苏小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0章 皇帝识人如识天,一念失察乱乾坤—,女主每晚魂穿男神女朋友校园,爱吃麻婆豆腐的苏小友,久久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皇帝识人如识天,一念失察乱乾坤——!

汉高祖时期!</p>

刘邦望着崇祯煤山自缢的视频,轻声长叹。</p>

悲伤?倒也说不上。</p>

自家后代的事,离他这个始祖太遥远了。</p>

哪怕是亲孙子,他都未必上心。</p>

但朱由检这一死,倒是令他肃然起敬。</p>

“要说韬略,我不如张良。”</p>

“治政抚民、粮草调度,我不如萧何。”</p>

“领兵冲阵,横扫千军,我不如韩信。”</p>

“可我明白一点:做皇帝,最重要的是用人。”</p>

刘邦微微摇头。</p>

朱由检呢?</p>

不是没人可用,是他把能用的全整没了。</p>

魏忠贤虽然权势过盛,可也不是全然无用。</p>

袁崇焕更是手握兵权的大将。</p>

结果这两人都被崇祯亲手除掉。</p>

之后对大臣的猜忌越发严重,动不动就换阁老,搞得朝局混乱无序。</p>

“再大的志向,没有可信的帮手,也不过是空谈。”</p>

刘邦低语,一语中的。</p>

……</p>

汉武帝时期!</p>

刘彻轻叹了一声,目光里却多了几分认同。</p>

无论他是否称得上明君,能做到以命殉国,就已值得尊敬。</p>

身为天子,他选择与国同亡——</p>

这份担当,足以传世。</p>

“以朱由检的才识,他已是力竭而亡。”</p>

“大明之运已尽,灾害连连,饿殍遍地,纵有雄才大略之人,也未必力挽狂澜。”</p>

相比之下,刘彻自己几乎是开局即巅峰。</p>

承袭文景盛世,国泰民安,财政殷实,堪称躺赢的局面。</p>

虽说刚亲政时遇到些掣肘。</p>

但毕竟有窦太后等人为他撑腰,稳住了朝纲。</p>

而朱由检呢?</p>

一登基便四面楚歌,无亲无援,孤掌难鸣。</p>

朝中无重臣,外无强将,宫中更无倚仗。</p>

“这般局势下,他撑了十八年,已是不易。”</p>

汉武帝深深地看了天幕一眼。</p>

面对此等险境,他别无选择。</p>

只能借力打力,铲除宦官势力,转而依托东林诸臣。</p>

对于这一步是否正确,汉武帝刘彻并不想深究太多。</p>

给这位末代天子,留几分体面罢了。</p>

“皇帝事事亲躬,未必便是好事。”</p>

“崇祯什么都想抓在手里,大到边关兵马,小到文书奏折,无一不理。”</p>

“结果是累垮了自己,事情却越弄越乱。”</p>

刘彻说着,便将话锋转向自己身旁的皇子。</p>

教子,是他最喜欢做的事。</p>

他最引以为傲的,正是识人之明。</p>

“皇帝识人如识天,一念失察乱乾坤。”</p>

若问皇帝是否必须亲征四方,他会告诉你:“未必。”</p>

他刘彻,从来不是冲锋陷阵的悍将,也非生来带兵的将星。</p>

所以他提拔了卫青这样的大将,发掘了霍去病这样的少年英才。</p>

身为皇帝,不在于亲手冲锋,而在于慧眼识珠,知人善用。</p>

“帝王之道,在于掌舵定向,而非事必躬亲。”</p>

“抓大放小,才是治国之术。”</p>

刘据恭敬躬身,频频点头。</p>

“儿臣谨记父皇训诲。”</p>

……</p>

贞观时期!</p>

李世民目光复杂,神色沉郁,既有钦佩,亦带几分遗憾。</p>

在他看来,崇祯并非庸君。</p>

大明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可惜崇祯并未抓住。</p>

他确实不是治世之才,但也谈不上昏庸无道。</p>

“他不是良主,但绝非昏君。”</p>

“若是换作父皇,想必早已扭转乾坤了。”</p>

李承乾语带自豪地说道。</p>

李世民未作回应,神情却已说明一切。</p>

若是他在位,军事指挥自不必说;</p>

在用人治政方面,也比崇祯要强出太多。</p>

但要真解明末之困?那也是难料之事啊。</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优质rb灌溉系统笔趣阁

青葱拾忆

优质灌溉系统沉芙吹梦西洲

叶凡

只想听你叫1v1笔趣阁

只是笑而不语

超市我这种扫货

吃不堡

小三养成记(高干)

李夭然

绝对占有(父女)笔趣阁

向阳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