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惊世骇俗
慎思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二十六章 惊世骇俗,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慎思量,久久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惊世骇俗
马援朝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很快烟灰缸里就被铺了一层。</p>
“要是按你说的,政策上……”</p>
“这和政策有啥关系?”</p>
李天明说得口干舌燥,起身给自己倒了一杯水。</p>
“咱们国家的社会制度就是按劳分配,谁干得多,谁贡献大,就应该多分多得,这有什么问题?难道还和刚建国的时候那样,搞一平二调就是正确的了?”</p>
马援朝听到这话,立刻就急了:“胡说什么呢,不怕被人揪着小辫子啊?”</p>
刚说完,马援朝便反应过来,现在不同以往了。</p>
所谓的一平二调,实际上是人民公社化初期的产物,一平?指的是,无偿抽调各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资金、农具、产品及社员个人财物,实行贫富拉平、平均分配。</p>
而?二调?是指,无代价地调用生产队的劳动力或财物。</p>
这个政策旨在快速实现共同富裕,但违背了按劳分配、等价交换原则,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p>
后来问题浮现出来,上面立刻便纠正了错误。</p>
“你说的是没错,可是,如果按你们的工厂那样搞这个……绩效,阻力会非常大!”</p>
不仅仅是大,有些人甚至会以此为捅破口,直接上纲上线,攻击现行政策。</p>
毕竟这碗饭都吃这么多年了,突然不让这么吃了,还增加了吃的难度,绝大部分人肯定会生出抵触情绪。</p>
三级绩效层层考核,从厂里,到班组,再到各自的岗位,简直就像是要在每一名工人背后上紧发条,谁能愿意干活的时候,背后有无数双眼睛盯着。</p>
但是,不改变又不行,李天明的话,确实不是在危言耸听。</p>
人都是有惰性的!</p>
当年刚建国的时候,全国上下的人民群众热情万丈,完全不讲个人利益,一门心思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p>
可过去这么长时间,热情也渐渐地消退了。</p>
关键是全家那么多口人要吃饭,光靠革命热情填不饱肚子。</p>
“你再说说电冰箱厂。”</p>
“电冰箱厂的问题就要复杂一些了,首先一点,马局,刚刚那位苏科长……”</p>
“才不配位,遇到问题,发牢骚,说怪话,这样的人不能让他继续待在领导岗位上!”</p>
显然,马援朝对苏同顺非常不满意。</p>
“马局,咱们先不说才不配位的事,我有个问题,如果那位苏科长解决了电冰箱的质量问题,厂里,轻工业局会给他相应的奖励吗?”</p>
呃?</p>
奖励?</p>
“这个……有啊!”</p>
的确有,不过不是以现金的形式,而是给些比较稀有的票据,或者干脆给实物,一杯茶缸子,或者一个脸盆、手电筒什么的。</p>
“你问这个……难道大柳镇的厂里还有这个?”</p>
“当然有,无论是发明创新,还是提高生产效率,只要能创造价值,厂里都会给予相应的奖励。”</p>
啥奖励都没有,人家为什么要劳心劳力地搞创新?</p>
李天明不否认有的人思想觉悟确实非常高,为了国家、集体利益,甚至不惜献出生命,但那样的人毕竟是少数。</p>
绝大部分老百姓还是只盯着眼前的利益,老婆孩子的新衣裳,全家饭桌上的那碗肉,这些才是实在的。</p>
“再有就是,电冰箱厂这个项目,上马太仓促了,当初那位楚副主任想要一鸣惊人,在经济建设上也压王主任一头,这才搞出一个半生不熟的电冰箱厂,要技术没技术,要人才没人才,恐怕连市场调研都没做,就仓促建起来了。”</p>
“你说的这些,我都了解,说说解决办法。”</p>
“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p>
“还是要招商引资?”</p>
之前和东瀛的松下财团谈了那么长时间,可是在涉及到控股权和管理权的关键问题上,双方存在的分歧太大,最终合作的事没能推进下去。</p>
“不是招商引资,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p>
“这有什么不一样的?”</p>
马援朝刚说完,突然想到了李天明此前去西德,立下大功的那三条轧钢生产线。</p>
“你的意思是说,引进国外的设备,咱们重新建一条生产线?”</p>
“关键还是技术!”</p>
“可技术转让,这个……恐怕不容易吧?”</p>
虽说现在的外部环境好了一点儿,特别是这段时间狠狠教训了猴子以后,老美都放松了对中国在部分领域的技术封锁,但是……</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