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李家出了条真龙
慎思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七章 李家出了条真龙,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慎思量,久久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接着又聊起了任务猪,丁满意对着两个人就倒起了苦水。</p>
丁满意是物资局的,交接任务猪都是他和市局经手。</p>
永河县任务完成得不好,胡主任挨批,丁满意还能跑得了。</p>
李天明的记忆中,正是因为各个村对于任务猪都不上心,县里为了完成上面交代的指标,最后干脆在县里办了一家养殖场。</p>
不过那已经是75年以后的事,这位胡主任那时候早就不在永河县了。</p>
胡主任此刻被问得一愣,想要甩出几句场面话,可是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p>
像他这种靠着运动抖起来的领导,能有多高的水平,打官腔都还没学会呢。</p>
“我们要办的集体养殖场,往后可以担起永河县任务猪的指标,您看咋样?而且,把农业局的猪崽,鸡苗卖给李家台子,县财政还能进一笔钱,您以后也不用担心任务猪被下面的人吃了,或者不好好照料,每年都能顺顺当当的完成任务,这可是两全其美的好事,胡主任,你再琢磨琢磨。”</p>
胡主任听着,这下也陷入了两难,脑子里像是有两个声音,在不停的吵架。</p>
一边说,这事不能干,干了就要犯错误。</p>
另一边则说,你在永河县能待几年,不抓紧捞政绩,为将来高升做准备,管那么多闲事干啥。</p>
这两个声音吵了半晌,最终……</p>
“这个集体企业的思路……真的不犯错误?”</p>
这话说出来就透着没水平,县革委的一把手,政策上面的事,应该是吃透了的,就算不能活学活用,也应当刻在脑子里。</p>
现在居然来问李天明一个年轻的后生。</p>
传出去也不怕让人笑话。</p>
胡主任刚说出口,就意识到了不对劲,可话已出口,只能讪讪的笑了。</p>
“肯定不犯错误啊,真要是犯错误,我们要么不干,要么偷偷摸摸的干,哪能跑县革委来找您商量,这不是自投罗网嘛!”</p>
也对啊!</p>
“要是办成了,将来任务猪,还按照以前的价格交?”</p>
想屁吃呢!</p>
“那不行!”</p>
李学庆把话接了过去,他和李天明商量好了,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现在轮到他登台了。</p>
“猪崽,我们村也是花钱买,到了年底来交猪,最多比市面上的价钱便宜一成。”</p>
价格上,胡主任倒是满意。</p>
他虽然干别的不行,但算计这方面还是有两把刷子的。</p>
每年县财政的结余,也是上面考察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指标。</p>
李学庆答应减一成,再加上买猪崽、鸡苗的钱,这也是一大笔收入了。</p>
等等!</p>
“你们那个养殖场,准备办多大规模的?”</p>
李天明搭话道:“刚开始干,先摸索着来,一开始……先养个1000头吧!”</p>
多少?</p>
胡主任被吓了一跳。</p>
今年永河县的任务猪指标也才这么多。</p>
而且……</p>
一头猪崽的价格是10块钱,1000头也才一万,刚刚李学庆可是说,卖鱼的钱都砸进去办这个养殖场了。</p>
那剩下的钱呢?</p>
“李支书,您没说实话啊!”</p>
“咋?谁没说实话,这么大的养殖场,不得盖猪圈啊?难道把猪都放山上散养着?”</p>
李天明也接着跟胡主任算起了账,买砖要多少钱,人工要多少钱,饲料要多少钱,一笔一笔的算下来……</p>
快别说了,你们是打算让猪住皇宫啊!</p>
胡主任也知道,那笔钱再怎么样也算计不来,干脆也就不惦记了。</p>
养殖场要是能办起来的话,确实如李天明所言,对他的好处很多。</p>
“年轻人,怎么称呼啊?”</p>
“李天明!”</p>
胡主任瞬间瞪大了眼睛,前段时间,连着好几次登上报纸的李天明,居然就在眼前。</p>
“后生可畏。”</p>
说着看向了李学庆。</p>
老李家这是要出真龙了!</p>
往后……</p>
更别惦记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